生成效应
原文:Generation effect (andymatuschak.org)
「生成效应」是指,比起主动阅读或材料展示,人们能更好地记住自己生成的东西。
例如,效应的命名者 Slamecka 和 Graf(1978)研究表明,人们自己生成关联对(如:押韵:wave / c??e)时,比单纯阅读关联对(如:押韵:wave / cave)的记忆表现更好。
有时会很容易把这种效应与测试效应混淆:在让学生从记忆中提取答案时(如在自由回忆测试中),回忆质量会有一部分取决于答案的生成过程。但 Karpicke 和 Zaromb(2010)的实验表明,这两种影响是不同的,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彼此独立的。通过尝试生成目标来学习的人,最终比通过尝试回忆来学习的人回忆质量更差。
Karpicke 和 Zaromb(2010)指出,一些(我还没有读过的)参考文献表明,在更难的自由回忆任务中,这种影响可能是极小的(与 Slamecka 的第四和第五个实验相反,这些实验确实只显示了很小的影响):
因此,阅读与生成的列表在自由回忆方面往往没有差异,事实上,有时阅读比生成更有优势(例如 Nairne et al., 1991; Schmidt & Cherry, 1989)。在一个单纯的生成项目列表中发生的记忆增强进程,不足以抵消进程乱序带来的副作用,也不足以在自由回忆中产生超越阅读内容列表的优势。
参考文献
//doi.org/10.1016/j.jml.2009.11.010
Delineation of a phenomenon.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
反向链接
-
- 一般来说,测试效应在生成式测试(简答题、作文)中比在判别式测试(多选题 / 判断题)中更明显 (例如 Kang et al, 2007)。这可能是由于生成效应。
-
- 一些机器评分系统会将他们的卡片变成多选题以规避输入成本。但这将生成任务转变成了辨别任务——对记忆编码的效果大打折扣;见生成效应
-
[[Kang, S. H. K., McDermott, K. B., & Roediger, H. L. (2007). Test format and corrective feedback modify the effect of testing on long-term retention. European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, 19(4–5), 528–558. https://doi.org/10.1080/09541440601056620]]* 与生成效应的关系:
-
[[Karpicke, J. D., & Zaromb, F. M. (2010). Retrieval mode distinguishes the testing effect from the generation effect.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, 62(3), 227–239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jml.2009.11.010]]* 测试效应和生成效应是同一回事吗?它们经常被等同起来,事实上,我在自己的笔记中也曾将它们等同起来。本文描述了一系列的实验,试图证明有不同的基本机制在驱动这两种现象,而且提取练习对记忆的影响比生成更大。
-
[[Slamecka, N. J., & Graf, P. (1978). The generation effect: Delineation of a phenomenon.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: Human Learning & Memory, 4(6), 592–604. https://doi.org/10.1037/0278-7393.4.6.592]]* 第一篇论文通过一些实验排除干扰因素,证实了生成效应的存在。